李法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长期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恪尽职守,砥砺前行,以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材料科学、新能源储能技术的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累累硕果。
不忘初心,一颗红心永向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李法强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在原则问题和重大事件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一颗红心永向党”,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以身作则,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还经常为年轻教师和本科生讲党课,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主题党课上,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在高海拔盐湖无人区如何坚定信念,克服困难,通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突破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的世界级难题,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绿色高效低成本的提锂及盐湖综合利用生产线的事迹。通过这种党课的方式,既启迪了同学们的思维,又激发了同学们的强烈爱国情怀。在学校举办“我来讲党课”竞赛活动中,他的党课被评为一等奖优秀党课。
潜心教研,两手过硬讲奉献
李法强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形成了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的理念,采用教学过程的完整系统理念,指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将科研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现象,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体系,实现了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共赢。
在教学方面,他为研究生开设的《盐湖资源及技术进展》的课题系统讲述了世界盐湖资源及其科技进展,阐述了对我国盐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的启示以及努力方向。在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对分离提取基础理论、工艺技术和设备优化等方面的研究,申请授权了13件紧密相关的发明专利,形成专利池,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选择性离子迁移”膜分离新技术;该项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锂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分离工艺技术应用于青海东台吉乃尔盐湖提锂工厂,突破性解决了高镁锂比卤水镁锂分离这一世界性难题,首次创立了我国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建成世界上首条高镁锂比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生产线,最终达到年产1万吨碳酸锂、配套10万吨硫酸钾和1万吨硼酸的规模。碳酸锂生产过程实现了“三废”的零排放,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清洁环保。本项目每年营收达15亿,实现就业320余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本科生开设的《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课题,系统讲述了纳米科技的前世今生,尤其是纳米材料在新能源方面的应用,并结合自身的科研,重点讲述了纳米碳材料对锂电池新能源的促进作用。在科研方面,研究开发了纳米碳材料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目前该项目创造就业岗位12个,每年实现营收60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李法强一直积极投身新能源产业的研究与发展中。在意识到山东省,特别是鲁南地区对新能源的投入较少,新能源发展非常不均衡的状况后,多次呼吁企业、政府以及科技管理部门,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背景下,向众多企业宣传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重要性,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期间,李法强与鑫海科技有限公司就新能源产业结构转型进行了深入沟通,结合鑫海科技的产业优势,提出了以电池材料为切入点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2021年7月至11月间,李法强先后和鑫海科技的负责人前往浙江衢州、杭州、湖州,江苏无锡,河北唐山,以及青海海西等地,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条,重点调研了资源开发、锂电池材料、废旧电池回收等产业现状,制定了以Li、Ni为主的新能源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考察和产业调研,最终形成了依托Li、Ni资源,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最终实现产业转型,支撑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发展路线图。2021年11月,临沂大学鑫海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揭牌成立,李法强担任研究院执行院长,鑫海科技出资1200万元建设研究院,成为校企联合科研机构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
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李法强总是率先垂范,冲锋在前,身体力行以自身为尺度,以自身为标杆,激励着师生,在教学科研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上,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领域里,努力拼搏,奋勇前进。
砥砺前行,立德树人谱新章
李法强一直担任本科生的学业导师,对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和试验实操技能进行全面培养。组建的化学电源与储能技术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齐全,能够开展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功能电解液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可根据不同需求,组装试验电池,对目标电池进行循环、倍率、阻抗、迁移等全面测试,系统研究电化学表界面及电子离子输运。2017级、2018级本科生共有22名同学选择加入他的团队。这22名同学在他的指导下,实操技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其中有12位同学成功考取研究生,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自从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李法强独立培养了13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3名,其中2名硕士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近年来,他指导的研究生在SCI期刊杂志上发表了10多篇高水平论文,申请授权的相关专利有14件,并荣获山东省创业大赛创新组一等奖。
育人育心,做教育的源头活水。李法强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凭借那颗火热的心,胸怀对工作的那份痴情,以爱和责任为伴,守好源头活水,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幸福前行,让铸魂育人、立德树人遍地开花,结出硕果。
编辑:凌春华 责任编辑:房霞 审核:谢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