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玲,沂水校区教师。1992年,音乐专业毕业的高美玲走进了沂水师范学校(临沂大学沂水校区前身)的大门,时光荏苒,一转眼已经是30个年头了。从教以来,她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岁月如梭,杏坛有意,现在的高老师已是一名经验丰富、勤奋严谨的高校教师,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付出,是她对教书育人初心始终如一的坚守,是对师者之道的孜孜追求。
不忘初心 坚守三尺讲台
坚持学习,积极尝试,永不止步。作为一名教师,高美玲老师深知“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的道理。从教之初,她把坚持学习、提高教学教研能力作为第一目标,在工作中学,向同事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了工作环境和教学工作,成为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但她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勤学不辍,在提升专业水准的同时,坚持在教学中精益求精,潜心研究教材,认真总结教学得失。通过广泛的学习,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她持续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要求,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
高老师多次举办校级示范课、公开课,先后获全国中师、幼师、高职青年教师钢琴比赛二等奖,山东省师范学校音乐学科优质课比赛二等奖,临沂市中小学生音乐、美术、舞蹈技能比赛优秀辅导奖,多次获得学校十佳教师、十佳教学名师等奖项。2012年6月,她主持主讲的《钢琴》课程被临沂大学评为精品课程。2014年9月,她在临沂大学青年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三等奖。2019年12月,她主持的在线开放课程《钢琴初级演奏与弹唱》在山东省高校联盟在线课程平台智慧树成功上线,目前已有58所高校1.08万学生选课,教学反应良好。2021年12月,她主讲的《钢琴》课程被评为临沂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项目。
潜心付出,默默奉献,精益求精。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和付出,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2017年,为了普及钢琴基础教学,使更多学生和社会上零基础钢琴爱好者在课堂之外也能够学习钢琴,高老师在系统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钢琴初级演奏与弹唱》。本着“易懂、易学、易入门”的教学理念,突出技能学习与审美教育、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渗透,她围绕兴趣教学,对传统的线性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创造性地采用了模块化教学设计,构成了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体系。她把课余和晚上的时间都用在了课程建设上,从教学内容布局到教学模块优化,再到每节课的细节设计,逐步完善。在内容的设计上,她结合钢琴基础教学实际,精挑细选了近400首经典谱例,并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自主创作了部分练习曲、节奏训练谱例,创编了强化手指灵活能力训练的手指操,加入节奏律动教学,使学生第一节课就可以上手弹奏。没有现成的曲谱,她就自学制谱软件,完成了数百首乐谱的制作。
经过两年的努力,《钢琴初级演奏与弹唱》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如期上线,该课程也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上学的时候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工作时又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其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谈及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她这样说。是的,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甘于奉献。
潜心教研 坚守授业解惑本职
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抓好教学的同时,高老师始终把科研放在重要位置,结合教学任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尤其致力于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高老师长年工作在音乐教学一线,从事钢琴、声乐、乐理视唱练耳、和声、艺术概论、音乐教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也促使她对学前教育音乐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进行了系统地思考。她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及管理人员、儿童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早教机构的音乐教师,更注重音乐课的“实用性”。她同时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音乐学习的起点较低,年龄偏大,骨骼已经基本定型,缺乏良好的柔韧性与灵活性,学习钢琴的自身条件比较差。基于培养目标和学生现状,她积极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教法的创新改革,明确课程性质,优化课程内容,规范课程教学,使之体现“师范性”“实用性”,创新完善了“分-讲-练-回-评”五步教学体系,全面推行了分层次教学和“快乐钢琴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快乐和谐元素,强调趣味性和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学习的乏味感,提高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
积极探索,硕果累累。高老师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实践,延长教学链条,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发设立了钢琴教学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今日头条号、抖音账号等新媒体账号,作为学生课下学习和释疑解惑的新平台、新渠道,打造时时在线的音乐课堂。
近年来,她先后编写了校本教材《钢琴即兴伴奏》,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项,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临沂市社科研究课题3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省级以上奖励。
甘于奉献 坚守以德育人责任
深挖思政元素,创新教学形式,用艺术教育学生。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高老师深知,教书育人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筑牢信仰的基石。在高老师的钢琴课堂上,传授弹奏技能、培养音乐审美、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常有机融为一体,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她结合教学实践,根据教材特点进行内容重构和整合创新,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乐曲和红色音乐作为授课谱例,例如《卖报歌》《小白菜》《北风吹》《沂蒙山小调》《牧民歌唱毛主席》等,这些音乐旋律优美,意蕴深厚,对于传承中国音乐文化、加强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在突出内容创新的同时,她还进行了教学形式上的调整和创新,在讲授《北风吹》《红头绳》等红色乐曲时,她提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预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评价等,并要求学生在网上观看《白毛女》《党的女儿》等红色歌剧经典,在体验欣赏作品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深感性认识和理解。这种通过网络和课堂赋能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模式,增加了钢琴课程的趣味性、互动性,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的欢迎。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行动感染学生。“其身正,不令则行,身为教师,以身作则是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要做到。”高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由于学生入校时的音乐基础各不相同,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产生畏难发愁情绪和厌学现象,对此,高老师总是对他们偏看一眼,厚爱一层,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手把手进行辅导讲解,疏导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跟得上。她常说:“我理解的有教无类,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方法不得当的老师。”
从点滴做起,勿因事小而不为,在高老师看来,只要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无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还是班级或是学生们组织的音乐活动,她都积极参与,全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曲、选演员、排练、统筹协调各方面事务,连续利用课余时间和晚上,加班打磨作品。几十年来,组织排练的文艺节目连她自己都数不过来,对于自己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她却很是淡然,“每次成功的演出,看到学生脸上的笑容和喜悦,是我最高兴的事……”她总是这样说。
编辑:丁洁 责任编辑:房霞 审核:谢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