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伟,文学院教师。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以永不停歇的付出诠释着一名优秀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他以才华横溢的教学艺术营造最美的课堂景观。他旁征博引,与学生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他循循善诱,点燃莘莘学子的求知热情。他也因此成为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最美教师”。
青春无悔 不负韶华
辛勤付出,默默耕耘。入职临沂大学以来,张国伟老师先后执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设计》《基础写作》等专业课程;同时,他开设的《鲁迅专题研究》《造型艺术欣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校级通识选修课,受到广大学子的广泛好评。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12年张老师被临沂大学教务处聘为特聘督学。在此期间,他积极辅导青年教师参加校级、省级讲课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此外,他还担任学校课堂教学指导专家,在传媒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多所院系完成《优化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他连续多年为学校新进教师进行入职前培训,受到年轻教师的普遍欢迎。
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张老师积极投身临沂大学网络课程建设,早在2008年就参与了“智慧树”线上课程《大学应用写作》的录制,该课程成为我校第一批网络课程。2021年7月,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二门“智慧树”线上课程《鲁迅专题研究》的录制,目前该课程已经在“智慧树”平台运行两轮,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张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学生、同行和专家的普遍认可。2014年,他荣获临沂大学“精品课堂大赛”一等奖;在临沂大学首届“名师讲坛”活动中,他作为第一位主讲“名师”,为现场师生作了题为“鲁迅的情感世界”的主题报告。多年来,张老师在校内进行了十余场学术报告。此外,在校训征集、解读阐释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援疆支教,热血奔涌。2011年3月,张老师带队援疆支教。走在新疆喀什岳普湖县城的大街上,行人不多,一辆停在路边的流动无偿献血车显得有些扎眼。他走上车来,毫不犹豫地伸出胳膊,说:“我献400毫升吧。”鉴于主动献血的人并不常见,年轻的维吾尔族护士用漂亮的大眼睛传递着感动。当看到暗红的血夜汩汩充满了粗粗的输血管时,他想起了台湾作家李敖说过的一句话:“爱,就是要把血献出来。”当他在献血者单位栏郑重填写了“临沂大学”四个字时,感到的是一种无以言表的自豪。“我至少用自己的鲜血帮助了那些也许从未听到过‘临沂大学’的人。”在日后的一次演讲中,他这样说。
在张老师的感召下,临沂大学援疆支教团的师生们纷纷以各自的方式展现最美的临大风采,表达着对这片神奇土地的热爱。有的参加了义务献血活动,有的带病甚至带伤坚持上课,有的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到社会福利院看望孤儿。2011年“五四”期间,张老师担任指挥,支教团26名师生合唱的《明天会更好》赢得了全体援疆团的满堂喝彩。在四个月的援疆期间,张老师听评课72节,执教示范课8节,做了一场学术报告,出色完成了支教任务。他还经常去郊区的维吾尔族百姓家,为他们义务拍照。他撰拟的“千年圣湖水,魅力达瓦昆”成为喀什首届文化旅游节宣传标语。他被授予“山东省优秀援疆人才”称号,先进事迹被《山东教育报》报道。2012年5月,他所带领的援疆支教队获得共青团临沂市委颁发的“沂蒙青年榜样”称号。
侠肝义胆 大爱无疆
爱心使者。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张老师热心公益,把关爱别人当成自己的职责。先后资助过两名“希望工程”的小学生、两名大学生、两名农村孤儿。2008年汶川地震,伤者众多,血浆告急,张老师不仅无偿献了血,还带着家人捐助善款。2008年底,大连海岛中学优秀教师杨爱军身患绝症,张老师通过新浪博客得知后,第一时间捐出了一笔爱心捐款。
贴心老师。2006年秋天,学校接到山东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张老师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班40名学员的专任教师。这天深夜,他接到了一个学员的求助电话,突发肠胃炎,腹痛难忍。作为任课教师的他没有推给班主任,立即把学员送到医院,并且一夜未眠,整夜陪护,直到天亮。随后,他简单吃了点早饭便走上了讲台。
暖心同事。2019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正在准备下午课的张老师接到了一个求助来电,电话是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美国外教罗伯特打来的。57岁的罗伯特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老罗”,因为工作关系“老罗”跟张老师合作过一次,一见如故。通过短暂的交流,张老师搞清楚罗伯特不幸出了车祸,在市人民医院急救室,他的妻子尚在美国,在异国他乡的“老罗”危难之际首先想到的是张国伟老师,可见张老师成了他在临沂大学最信赖的人。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市人民医院,用蹩脚的英语帮助“老罗”完成了各项检查,直到“老罗”在中国的岳母家里人赶过来,当时距离下午上课仅有半个钟头,他顾不上吃饭,迅速赶回学校,走上了讲台。
尽心竭力 永不停息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2017年7月,张老师代表临沂大学参加临沂市党外知识分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他所作的题为《今天我们这样爱国》的演讲荣获第一名。在演讲中,面对数百名现场师生,张老师深情地呼吁:“今天的我们,要用敬业表达爱国。”1998年,他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左臂骨折,他弯着胳膊上完了当天的课,然后去骨科医院打上夹板,第二天依旧出现在讲台上。2013年秋天他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他忍着疼痛,歪着头上课,被同事戏称“张歪歪”,很多次从课堂上走下来,疼痛使汗水湿透了后背,就这样,坚持完成课堂教学和比赛辅导工作。2018年夏天,他患了角膜炎,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上课。从教30年来,他没有因为伤病请过一天假。
张老师带病辅导的学生徐阳在山东省第一届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也是当年临沂大学代表队所收获的唯一一项一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文学院《燎原》文学社是临沂大学文学院资深学生社团,在他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期间,对于每一期杂志的每一篇稿子都认真审阅,从杂志整体风格到插图与排版都给予悉心的指导。2022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他被评为全校学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
潜心研究,服务社会。张老师醉心学术研究,多年来发表了《“六艺”辨正》《鲁迅作品中的佛教语汇》《论课堂观察》等专业论文十余篇;2005年起,他参与编写教育部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材》,担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一书副主编。此外还参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华经典诵读研究》《沂蒙抗日英烈传》《沂水文化通览》等专著,其中《沂水文化通览》荣获2017年临沂社科成果一等奖;出版的专著《非常鲁迅——读懂鲁迅的24个侧面》,2018年荣获北方出版联盟优秀图书奖并获临沂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张老师积极服务社会,先后为省内外多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公益组织完成几十场与传统文化或教育教学有关的专题报告,被临沂电视台、临沂市民大讲堂、尼山书院等聘为主讲专家。2017年,他所作的《大道至简——中国传统文化巡礼》专题报告,代表临沂市参加山东省理论宣讲大赛,荣获一等奖。
“不停不息不倦,一生去完成;不怨不悔不变,一切是忠诚。”这是张老师最喜欢的歌词,也是他对自己职业品格的要求和期许。
编辑:丁洁 责任编辑:房霞 审核:谢成才